close


莫拉克

之後國外媒體有一陣子中毒似的報導台灣災情,不知道傳言所說:「吸嗯嗯報導有弱化亞洲國家的傾向」是否屬實(不過新聞主播和氣象主播看起來很專業給人一種安全感),看了幾個畫面覺得國際媒體的內容和台灣媒體也沒有什麼不一樣嘛,因為當初那些內容也是台灣媒體提供的關係罷。

那些日子報紙、ptt、電視節目全部都在一股激情的狀態之下,對政府非常非常生氣哪。我妹看了電視有關莫拉克的報導(且聯想到飢餓的蘇丹)說:「既然是沒有糧食可以吃的狀態,為什麼記者在深山裡面採訪災民之前不順便給予救助呢?」這時候另一個妹妹說:「記者是為了讓大家知道有這件事才做這個報導的阿!」兩個人像這樣吵起來。

扯遠了。
看地下鐵事件(村上春樹)這本書的時候正好是在莫拉克侵襲後十數天。

所以特別有感觸喔。因為在那個所謂人間煉獄的平面以外,大部分的人還過著正常的生活,無法(不知如何)伸出援手、所有已經對事件麻痺或是漠不關心,甚至趁火打劫的居民也是構築那個時間點成為立體的元素。不管在那時候的日本也好或是現在的台灣也好,某方面某種程度上看起來是非常相似的。或許那才是令這社會更具有真實感的「事實」罷。

對有關單位的處事態度和莫名其妙的媒體融合的現今,在了解地下鐵沙林毒氣事件以後,很奇妙的到後來並不是產生憤怒的感覺,相對的是非常非常難過,好幾次掉眼淚的情況(即使同時站在被害人和旁觀者的立場亦然,可能是因為這次不是小說,而是真實發生過的事情,所以具有絕對標準以上的說服力也不一定)。
 
時常有種A條件+B條件之下會產生C悲劇,然而若C事件偶然地沒有發生的話,將來必然也會有和C事件極其相似的D事件代替之,這樣的感覺。旁觀者一邊說:「怎麼沒有人來幫忙!」的同時,其他的旁觀者卻根本上地無法了解狀況。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讀這本書的時候不斷產生相似的無力感簡直可以寫成和地下鐵事件一樣厚厚的一本書了。不過說到底還是個旁觀者的感知。

順道一提,在發現其實自己的心理層次跟受害者的想法有根本上差異的時候,嚇了一跳,想到有一天可能會被可怕的事物覺得可怕的時候那種感覺真可怕。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akoxo 的頭像
    takoxo

    83夜雨漲秋池。

    takox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